特灵科技:助力吉利汽车升级零碳智造

2024-04-26 06:09   来源: 中国旅行网    阅读次数:2646

北京2024年4月25日 /美通社/ -- 2024北京车展即刻启幕,以"新时代 新汽车"为主题,这届车展通过两个"新",生动地呈现了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大变局。销量领先、技术领先的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领跑者"身份,就在去年,中国汽车以近500万辆的出口量,首超日本问鼎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尤为抢眼,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占比超过60%,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长让人振奋。"特灵科技亚太区副总裁徐勇表示,他所在的跨国企业近年成功为中国多家知名汽车企业提供温控系统,"我们有幸成为新能源弯道超车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一切都得益于强大的政策支持、雄厚的供应链支撑及快速的技术创新,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加速有信心。"徐勇介绍,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特灵科技的客户已经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拿我们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体量最大的客户吉利来说,经过近10年来的合作,其在智能化、绿色方面的转型,都能反映出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变。"徐勇称,公司现在为吉利汽车12个生产基地提供温控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正以自身绿色、节能、高效的解决方案支持着吉利的降本增效转型。

智能化是下一个靶心

上半场比拼是电动化,那么智能化无疑是车企下半场瞄准的靶心。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年轻消费需求的转变,让智能驾驶等智能技术成为车企的新竞争点。"从我们2016年和吉利合作开始,就感受到了智能化的机遇。"徐勇介绍,吉利当年启动了新能源整车项目,并成立了全球研发中心,将智能化作为发展核心来研发。吉利目前在实施加速智能化转型的2025战略,通过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建立"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体系化优势和能力。

"产业智能化早就悄然开启了,像我们这样的上游设备商都已经整装待发了。"徐勇称。近年来,特灵科技一直在持续探索数字化创新赋能企业的生产、产品等全价值链管理。早在10年前,公司就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数字化转型项目,全面改善并优化业务流程。近年来,公司推行"未来工厂"行动,亚太区的目标是将在中国的太仓和吴江两大工厂打造成为公司在亚太区的卓越运营样板工厂,持续提升运营自动化和数字化。值得一提的是,太仓工厂将投资数千万元开展前端自动化项目,作为公司在全球的开创性实践,项目成果也将进一步推广至美国及欧洲市场。

产品层面,特灵科技将持续推进产品领域的智能化探索。去年5月,公司成立了高性能空调系统能效监测和研究中心,推出一套整体高效机房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以智慧化赋能机房长期稳定地运行。

也因此,特灵的高效空调机组可以常年24小时不间断在吉利新能源整车项目车间运行,并满足电池车间、电芯车间等对湿度的苛刻要求。"好空调造好汽车,吉利团队这么评价过,"徐勇骄傲地说,公司还摘得吉利颁发的"优秀合作伙伴"大奖。

迈向零碳制造

新能源汽车自诞生以来便自带绿色环保属性。据专家估算,如果按照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620万辆来计算,那么在使用环节每年约减碳2700万吨。除了使用过程中的减碳,制造升级等多维度的降碳也将进一步助力汽车产业持续引领"双碳"目标的实施之路。

吉利汽车作为"双碳"目标先行者,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链路制造,正在积极推动从数字制造到零碳制造,努力迈向自身2045年碳中和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特灵科技也很荣幸扮演了助力角色。徐勇表示,特灵为吉利多个大项目提供的冷水机组产品均为超过国家一级能效产品,而且大多数电池工厂都安装了特灵高效变频离心机组,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吉利实现节能增效8%-15%。

一直以来,可持续发展就是特灵科技的企业战略重点。2019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设立了2030可持续发展承诺,提出了帮助客户减少十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相当于全球每年2%的排放量)的目标;去年5月,特灵科技在ESG报告中首次公布了"净零排放路线图",计划到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的减碳目标。为了保障各项承诺的落地实现,特灵科技针对暖通空调系统和冷链运输领域制定了四项创新举措,包括从源头降低暖通空调及冷藏运输产生的碳排放、推广与应用新一代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制冷剂、提升系统层面的能效,以及加速推进电气化温控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特灵近年在大力推广应用的R514A制冷剂,其GWP值只有上一代产品的1/650,让特灵的整体空调解决方案能实现节能降耗30-40%。

据徐勇介绍,公司已经拥有了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包括创新的热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加热技术等,将持续助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加速脱碳。目前,特灵已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特斯拉、"蔚小理"等锂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


责任编辑:小美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旅行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