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肿瘤PTC开启肿瘤药敏检测新篇章2022CSCO基石生命卫星会完美收官!

2022-11-07 17:29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4182

      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2年11月5日盛大开幕。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生命)举办的“乘风破浪,“基”励前行--微肿瘤PTC开启肿瘤药敏检测新篇章”CSCO专场卫星会于11月6日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丁克峰教授及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席建忠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林国乐教授、北京医院李晓光教授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担任主要演讲嘉宾,分享微肿瘤PTC药敏检测在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的不同应用场景,并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建言讨论。

主席致辞

      丁克峰教授致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丁克峰教授

      丁克峰教授代表基石生命向参与和支持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丁教授表示医学领域已经进入到了肿瘤精准诊疗时代,基因检测以及各种组学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基因检测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满足临床上进行合理的精准药物选择的需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席建忠教授课题组联合北大人民医院以及基石生命深度合作研发的微肿瘤PTC模型,在药敏检测领域已经初见成效,在技术层面以及临床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微肿瘤PTC模型在个体化的诊疗、科学研究、新药研发和筛选中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与其它的药敏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本次会议邀请各位专家共同分享微肿瘤PTC药敏检测技术在不同肿瘤当中的应用心得,以及探讨该技术在临床中更宽广的应用场景。


      席建忠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席建忠教授

      席建忠教授表示微肿瘤PTC技术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目前,微肿瘤PTC技术也正在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接,包括单细胞测序等。本次会议希望与各位临床专家们一起探讨,建立合作,加速微肿瘤PTC的临床转化。


主题演讲

1、微肿瘤PTC指导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

林国乐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林国乐教授受邀做题为《微肿瘤PTC指导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的主题演讲。林教授表示,微肿瘤PTC药敏检测技术微量、安全、准确、及时,克服了现有体外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其形态结构、细胞组成、遗传学特征三方面与患者原始肿瘤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可反映肿瘤真实的生理和病理学特征。林教授团队与基石生命共同发起一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队列研究,该研究利用微肿瘤PTC药敏检测结果指导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目前研究数据显示,PTC药敏检测模型初步验证了在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中,FOLFIRI方案在一些患者中疗效优于FOLFOX方案。并且,在PTC药敏指导下创新性地将FOLFIRI方案用于结直肠癌的一线辅助治疗中,打破了临床上单一治疗方案的局面。为实现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提升临床获益率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微肿瘤PTC技术在III期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李晓光教授  北京医院

      李晓光教授受邀做题为《微肿瘤PTC技术在III期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主题演讲,李教授表示,目前III期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方式非常有限,介入治疗可为III期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短期局部疗效。李教授团队目前已与基石生命微肿瘤PTC技术开展临床试验合作,以期通过PTC药物筛选,建立并优化以多种局部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模式。该研究获得“首发项目”立项。在本次会议中李教授汇报了相关试验进展,还分享了三例微肿瘤PTC技术指导介入消融术帮助肺癌患者筛选合适的治疗药物的案例。表明微肿瘤PTC技术为肿瘤的精准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有力依据,微肿瘤PTC技术与介入治疗强强联合将有可能改变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改善患者预后。


3、乳腺癌人源类肿瘤组织细胞簇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王殊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殊教授受邀做《乳腺癌人源类肿瘤组织细胞簇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的演讲,王教授指出微肿瘤PTC技术在临床转化应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技术检测周期短,检测流程标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体内肿瘤微环境的特性,经影像及病理评估显示PTC药敏检测结果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一致率为91.4%,尤其是评估结果为CR、PR和PD的大部分患者评估结果都是非常精准的。微肿瘤PTC技术精准识别达到pCR/SD患者的可能性。

      王殊教授还公布了一项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Luminal A型、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三个队别,目前已入组40多例患者,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也看到了比较不错的结果。这将从更严格、更专业、更全面的角度来验证PTC技术指导临床进行精准个体化治疗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专家建言

      参与建言讨论环节的线上专家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曹锋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李国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刘虎教授、浙江省中医院王彬彬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晓东教授以及云南省肿瘤医院熊伟教授。

      曹锋教授表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来说,微肿瘤PTC技术应用于临床,对于胰腺癌药物治疗选择上有更优的倾向性。首先,微肿瘤PTC技术能够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其次,微肿瘤PTC技术能够帮助胰腺癌患者排除无效的药物方案;最后,微肿瘤PTC技术可以结合基因检测辅助指导新型的靶向药物选择。这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李国东教授指出,微肿瘤PTC技术在培养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肿瘤的微环境,包括一些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等,真实度高。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微肿瘤PTC技术可以帮助患者筛选到良好的治疗药物方案,并且能够增加转化治疗的转化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转化。

      刘虎教授表示,微肿瘤PTC技术高度还原体内肿瘤的真实状态,并且经过实验室水平验证,与体内原始肿瘤组织高度一致,临床准确性也在各个癌种中得到验证,是一种能够真正走向临床造福广大癌症患者的技术。

      王彬彬教授表示,微肿瘤PTC技术能够帮助晚期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一方面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大大节约患者的体能,这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是非常有意义的。接下来有必要继续探索下对于一些有疗效的多药联合的治疗方案来说,疗效主要来源于药物组合的协同作用还是某个主导药物。

      王晓东教授讲到,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潜在可切除的患者,能否通过转化治疗成功转化为可切除的状态至关重要。目前,也在与基石生命进行合作,尝试一些指南推荐和常规适应症用药的筛选和验证。但是,对于晚期的没有常规治疗方案选择的这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微肿瘤PTC药敏检测技术的临床指导意义更加明确。

      熊伟主任对于术前转移患者的样本取材及微肿瘤PTC的模型构建较为关注,针对该问题席教授表示微肿瘤PTC的培养需要新鲜肿瘤组织,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均可。此外,胸腹腔积液等液体标本也可以成功培养,这大大拓宽了PTC样本选择范围。


大会总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丁克峰教授

      大会主席丁克峰教授进行大会总结,首先感谢三位主题报告的专家精彩的演讲,帮助我们认识到了微肿瘤PTC技术在多种肿瘤当中均具有优秀的应用前景。当然,微肿瘤PTC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很长路要走,但是,我们充分相信在临床应用以及精准治疗等方面微肿瘤PTC技术一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最后祝愿微肿瘤PTC技术未来可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加速为患者的精准治疗带来更多的帮助和福音。


责任编辑:prsky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旅行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